生物学科:稳中有变,贴近学生生活,突出学以致用,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。
1.坚持以往命题成功经验。坚持试卷图文并茂,设置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新情境,保证会考试题的科学性、严谨性、公平性,适切性,对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。
2.探索命题改革的方向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、生产实践、实验、生物科研成果、科学史以及人体健康的素材。适当增加阅读量,试卷长度由原来8页增加至10页,注重考查学生提取、加工、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体现跨学科综合,考查学生综合素养,例如能量角度结合了生物、化学、物理学科的内容。在命题形式上,增加分级赋分的题目,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。
历史学科:体现课程改革理念,重在能力立意,强调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。
1.贴近教学实际、学生实际,关注过程与方法,深化学科能力考查。例如第12题通过网页设计有关抗战的四个栏目,要求学生再增加一个栏目,重在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间逻辑关系的把握。再如,非选择题第3题第3问,通过呈现当前史学界对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,创设让学生主动质疑并进行自主论证的机会,为学生提供展示思考、质疑、阐释的平台,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。
2.贴近现实生活,关注社会热点,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。例如11题,以红色旅游区的创建为情境,以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为问题导向,引导学生灵活调动所学知识,解决新的历史问题。再如,问答题第2题第3问,以APEC在北京召开等新闻热点创设情境,既关注历史问题——APEC成立后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,又联系现实,要求学生畅谈北京APEC会议给生活带来的影响,体现了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。
3.弘扬传统文化,体现人文精神。例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有选择题36、37、38、39题。再如,非选择题第3题第1问从东西方优秀文化遗产的角度概括其共同点,第2问以文艺复兴代表作《十日谈》为情境,理解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——人文主义,在解放思想,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。
4.全方位渗透民主、法治、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例如,非选择题的第1题,连续三问围绕“依法治国”,古今贯通,中外关联,落实法律在制度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,凸显“依法治国”“以宪治国”的政治理念。再如,试题中涉及到台湾人民的割台斗争、五四爱国运动、全民族抗战等历史上重大反抗外来侵略,弘扬民族精神等事件;香港回归、北京APEC会议又体现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,国家实力的增强,国际地位的提高。
5.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,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。例如选择题第10、11、29题体现了与地理学科的联系。再如,第12题体现了与信息技术的联系,第36、39、47题及非选择题第3题第2问涉及到汉字、中外古典名著,体现了与语文学科的联系等等。
6. 把握水平考试的性质,命题技术不断创新,稳中渐变。在题目的设计上,体现了历史思维的逻辑性,问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。在素材的选择上,素材的选用体现出灵活、开放、自主等特点。引用了多样的历史信息载体创设情境,如历史文献、历史地图、文物图片、结构示意图、文学名著插图。在评分标准上,注意吸纳国内外命题技术的先进经验,按能力划分层次,对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